MOZ教你鞋子尺寸怎麼量!鞋子尺寸怎麼挑?鞋子尺寸換算對照表怎麼看?

你可能以為自己穿著的鞋子已經選「對了」,但 2024 年時有一個針對 2,000 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說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並未穿著適合自己鞋碼的鞋子,而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卻導致了不少人的腳部問題甚至長期疼痛,今天moz會來告訴你鞋子尺寸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如果不想要看文章,可以直接點選鞋子尺寸的選擇表,可以直接選擇適合的尺寸。

目錄

鞋子尺寸對照|為什麼鞋子尺寸重要?

一雙跟你不合的鞋子,不只是你穿起來非常不舒服,也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慢性疼痛問題,因為腳部是人負重的基礎,如果鞋子尺寸不對,會造成腳的施力點分布不均勻,而產生以下的問題:

  • 腳痛與長繭:鞋子過小會壓迫腳趾,造成摩擦與擠壓,長期下來容易產生厚繭與變形。
  • 水泡與破皮:尺寸過大時,腳在鞋中滑動容易磨破皮膚,特別是在走路或運動時。
  • 足底筋膜炎:長期穿著支撐性不足或尺寸不合的鞋子,容易使足弓受壓、導致足底筋膜發炎,嚴重時會影響走路。

“合腳”不代表“合穿”。不同品牌的鞋楦設計、版型剪裁、材質軟硬都不同,即便是同樣的尺寸,也可能穿起來截然不同。像是 Nike 通常偏小半號,而 New Balance 的頭則相對寬鬆。

像 Nike 小半號一定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Z編的媽媽也是在賣鞋,都會特別叫Z編 Nike 鞋子尺寸不要買太剛好,會有太小的問題。

各國鞋子尺寸對照表

網購買鞋時如果看到鞋標上出現 US、UK、EU、JP、CM 等尺寸標示,先不要緊張,Z編已經幫大家整理出了各國鞋子碼數換算的表格,只要對照表格相信大家買鞋時絕不踩雷!

女鞋尺寸對照表

腳長(cm)日本 JP美國 US英國 UK歐洲 EU
22.022.05335
22.522.55.53.535.5
23.023.06436
23.523.56.54.537
24.024.07538
24.524.57.55.538.5
25.025.08639
25.525.58.56.540
26.026.09740.5

男鞋尺寸對照表

腳長(cm)日本 JP美國 US英國 UK歐洲 EU
24.524.56.5639
25.025.076.540
25.525.57.5740.5
26.026.087.541
26.526.58.5842
27.027.098.542.5
27.527.59.5943
28.028.0109.544
28.528.510.51044.5
29.029.01110.545

這邊要注意不管是男生還女生選鞋時,即使你選擇了正確鞋碼,如果鞋子的楦頭(鞋型寬度)設計不合腳型,依然可能產生壓迫、磨腳等問題:

  • 腳背高的人應避免選太包覆的鞋型
  • 寬腳型的人應注意是否有提供「寬楦」選項(如 2E、4E)
  • 偏瘦腳型者則應避免太鬆垮,否則易滑動起水泡

以moz的洞洞鞋來舉例:會提醒你說腳寬的人建議大半號,這樣走路時才不會造成壓迫感讓自己極度不舒服。

鞋子尺寸|各國鞋子尺寸對照表
洞洞鞋是最多人挑的,想看鞋款請直接點圖片。

但各個品牌的設計都不同,所以也除了對照鞋子尺寸表外也要看品牌

品牌特性說明
Nike尺碼偏小,建議拿大半號
Converse楦頭窄,寬腳者需加大
New Balance楦頭寬,尺碼正常
Adidas多數偏小半號
Dr. Martens偏大,可選小半號

Moz 瑞典駝鹿鞋款專為亞洲腳型打造,鞋楦寬度適中、後腳跟 Q 彈舒適,再加上 EVA 材質會略微服貼腳型,因此選尺寸時稍有技巧可讓穿著更加舒適長久。以下是推薦的選碼建議:

  • 腳板正常(例如腳長 23.5 cm) → 建議選 JP 23
  • 腳偏寬、腳背偏高、肉腳型(同樣腳長 23.5 cm) → 建議選 JP 24(大半號)

你習慣穿襪,EVA 材質在穿著一段時間後會微微鬆軟,建議 再拿大半號更舒適!

腳型 / 情況推薦尺寸說明
腳型正常JP 對應 cm依照腳長直對選擇最準確
腳瘦、腳背低(同 cm)小半號(JP 22.5 → 22)貼腳但不緊迫
腳寬、肉腳、腳背高(同 cm)大半號(JP 22.5 → 23)減少壓迫感,穿起來更舒適
有穿襪習慣,或材質會有鬆動大半號預留空間,不怕變鬆後變寬鬆

這樣的選碼方式,能讓你在不同腳型、穿著習慣、材質特性之下,都能找到最合腳舒適的 Moz 鞋。
如果還是很不確定也歡迎來門市試穿,或是免費詢問moz的服務人員!

如果知道以上的尺寸對照表,我們緊接著進入下個主題!要如何測量自己的腳長!!!

鞋子尺寸怎麼量?3步驟搞定鞋碼測量自己的腳長與腳寬

鞋子尺寸怎麼量?3步驟搞定鞋碼測量自己的腳長與腳寬

買鞋時很多人只看長度,卻忽略了自己的腳型可能早已悄悄改變。只要花幾分鐘,就能在家完成準確的腳長、腳寬測量,避免買錯鞋碼。

步驟 1:準備測量工具

找一面牆角、白紙、筆與尺。將白紙平放在地上,並緊貼牆角。
小技巧:最好使用硬紙板或厚一點的紙,畫線時不會皺折。

步驟 2:赤腳站立,畫出腳型

赤腳自然站直,腳跟靠牆,腳踩在白紙上。
請別坐著量,因為站立時腳掌會自然撐開,才會更接近實際穿鞋狀況。
用筆沿著最長的腳趾與腳掌外側描繪輪廓。

步驟 3:測量長度與寬度

  • 腳長:從腳跟到最長的腳趾尖端
  • 腳寬:腳掌最寬的兩側之間(通常在拇趾球與小趾球位置)
    測量後,記下數據(cm),再對照鞋碼對照表,即可找到最接近的號碼。

不同鞋款該怎麼選鞋子尺寸?

不同鞋型對尺寸的容忍度不一樣,如果照著一套尺碼買到底,很容易踩雷。以下是針對常見鞋款的實用選碼技巧:

跑步鞋/運動鞋尺寸建議

跑步鞋/運動鞋尺寸建議

跑步或運動時,腳會因長時間衝擊而略微腫脹,鞋子太剛好,容易造成腳趾擠壓,甚至產生瘀血指甲。
建議:比實際腳長預留 0.5~1 公分,讓腳趾在下坡或加速時不會撞到鞋頭。

皮鞋尺寸選擇技巧

皮鞋多以皮革製成,穿一段時間後會隨著腳型逐漸鬆開。
建議:初穿時略緊剛好,不要選太大,否則日後皮革變鬆後會滑腳,影響外觀與步態。

高跟鞋尺寸選擇重點

高跟鞋的壓力集中在前腳掌,如果尺寸過大,走路時會前滑,導致前掌壓力加倍;如果過小,則容易摩擦起水泡。
建議:選擇合腳、前掌有包覆性設計的鞋型,比起單純大半號,更能提升穩定度與舒適感。

涼鞋、拖鞋怎麼挑?

涼鞋、拖鞋怎麼挑?

涼鞋、拖鞋因為沒有完整包覆性,尺寸過大容易鬆垮,過小則會讓腳後跟超出鞋底,影響美觀與安全。
建議:以腳後跟不超出鞋底為基準,通常選擇正常尺碼即可,若鞋型本身偏寬鬆,可考慮小半號。

MOZ 的選碼建議:以北歐人氣品牌 MOZ 為例,鞋款多採用 EVA 與輕量透氣材質,會隨時間慢慢服貼腳型。這代表:

  • 日常休閒鞋/懶人鞋:照著腳長 cm 選就可以,合腳不緊繃最重要。
  • 寬腳、肉腳或習慣穿襪 → 建議拿大半號,避免壓迫。
  • 拖鞋、涼鞋系列:因設計偏寬鬆,一般正常尺碼就能穿得很舒適。

這樣的設計讓 MOZ 鞋不僅符合亞洲腳型,也兼顧舒適度與穩定性,是網購時相對容易挑對尺寸的品牌。

如果還是擔心鞋子尺寸不知道怎麼挑沒關係,Moz每個鞋款都會幫大家備註版型是不是正常的,還是需要大一號之類!

鞋子尺寸
Z編覺得這雙鞋很好看,有興趣可以點入圖片看這雙鞋的長相
互動鞋碼對照與換算小工具

鞋子尺寸怎麼看?互動鞋碼對照/換算

輸入腳長(cm)或已知尺碼,快速取得美規 US、英規 UK、歐規 EU 與日規 JP(cm)的建議尺寸。可依性別、用途、品牌「偏大/偏小」微調,並自動在下表高亮對應列。

測量法:腳跟靠牆、標記最長腳趾,取較長那隻腳。建議下午測量。
建議 JP / CM
建議 US
建議 UK
建議 EU
※ 提示:此建議以常見對照與經驗法則推估;不同品牌楦頭、腳型(寬腳/高腳背)仍需微調。

女鞋尺寸對照表

腳長(cm / JP)USUKEU

男鞋尺寸對照表

腳長(cm / JP)USUKEU
※ EU 對照以常見品牌參考值彙整;不同品牌可能 ±0.5 號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