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以為自己穿著的鞋子已經選「對了」,但 2024 年時有一個針對 2,000 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說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並未穿著適合自己鞋碼的鞋子,而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卻導致了不少人的腳部問題甚至長期疼痛,今天moz會來告訴你鞋子尺寸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如果不想要看文章,可以直接點選鞋子尺寸的選擇表,可以直接選擇適合的尺寸。
你可能以為自己穿著的鞋子已經選「對了」,但 2024 年時有一個針對 2,000 位成年人所做的調查說出: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並未穿著適合自己鞋碼的鞋子,而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卻導致了不少人的腳部問題甚至長期疼痛,今天moz會來告訴你鞋子尺寸應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
如果不想要看文章,可以直接點選鞋子尺寸的選擇表,可以直接選擇適合的尺寸。
一雙跟你不合的鞋子,不只是你穿起來非常不舒服,也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慢性疼痛問題,因為腳部是人負重的基礎,如果鞋子尺寸不對,會造成腳的施力點分布不均勻,而產生以下的問題:
“合腳”不代表“合穿”。不同品牌的鞋楦設計、版型剪裁、材質軟硬都不同,即便是同樣的尺寸,也可能穿起來截然不同。像是 Nike 通常偏小半號,而 New Balance 的頭則相對寬鬆。
像 Nike 小半號一定是許多人都知道的事情,Z編的媽媽也是在賣鞋,都會特別叫Z編 Nike 鞋子尺寸不要買太剛好,會有太小的問題。
網購買鞋時如果看到鞋標上出現 US、UK、EU、JP、CM 等尺寸標示,先不要緊張,Z編已經幫大家整理出了各國鞋子碼數換算的表格,只要對照表格相信大家買鞋時絕不踩雷!
腳長(cm) | 日本 JP | 美國 US | 英國 UK | 歐洲 EU |
---|---|---|---|---|
22.0 | 22.0 | 5 | 3 | 35 |
22.5 | 22.5 | 5.5 | 3.5 | 35.5 |
23.0 | 23.0 | 6 | 4 | 36 |
23.5 | 23.5 | 6.5 | 4.5 | 37 |
24.0 | 24.0 | 7 | 5 | 38 |
24.5 | 24.5 | 7.5 | 5.5 | 38.5 |
25.0 | 25.0 | 8 | 6 | 39 |
25.5 | 25.5 | 8.5 | 6.5 | 40 |
26.0 | 26.0 | 9 | 7 | 40.5 |
腳長(cm) | 日本 JP | 美國 US | 英國 UK | 歐洲 EU |
---|---|---|---|---|
24.5 | 24.5 | 6.5 | 6 | 39 |
25.0 | 25.0 | 7 | 6.5 | 40 |
25.5 | 25.5 | 7.5 | 7 | 40.5 |
26.0 | 26.0 | 8 | 7.5 | 41 |
26.5 | 26.5 | 8.5 | 8 | 42 |
27.0 | 27.0 | 9 | 8.5 | 42.5 |
27.5 | 27.5 | 9.5 | 9 | 43 |
28.0 | 28.0 | 10 | 9.5 | 44 |
28.5 | 28.5 | 10.5 | 10 | 44.5 |
29.0 | 29.0 | 11 | 10.5 | 45 |
這邊要注意不管是男生還女生選鞋時,即使你選擇了正確鞋碼,如果鞋子的楦頭(鞋型寬度)設計不合腳型,依然可能產生壓迫、磨腳等問題:
以moz的洞洞鞋來舉例:會提醒你說腳寬的人建議大半號,這樣走路時才不會造成壓迫感讓自己極度不舒服。
但各個品牌的設計都不同,所以也除了對照鞋子尺寸表外也要看品牌
品牌 | 特性說明 |
---|---|
Nike | 尺碼偏小,建議拿大半號 |
Converse | 楦頭窄,寬腳者需加大 |
New Balance | 楦頭寬,尺碼正常 |
Adidas | 多數偏小半號 |
Dr. Martens | 偏大,可選小半號 |
Moz 瑞典駝鹿鞋款專為亞洲腳型打造,鞋楦寬度適中、後腳跟 Q 彈舒適,再加上 EVA 材質會略微服貼腳型,因此選尺寸時稍有技巧可讓穿著更加舒適長久。以下是推薦的選碼建議:
你習慣穿襪,EVA 材質在穿著一段時間後會微微鬆軟,建議 再拿大半號更舒適!
腳型 / 情況 | 推薦尺寸 | 說明 |
---|---|---|
腳型正常 | JP 對應 cm | 依照腳長直對選擇最準確 |
腳瘦、腳背低(同 cm) | 小半號(JP 22.5 → 22) | 貼腳但不緊迫 |
腳寬、肉腳、腳背高(同 cm) | 大半號(JP 22.5 → 23) | 減少壓迫感,穿起來更舒適 |
有穿襪習慣,或材質會有鬆動 | 大半號 | 預留空間,不怕變鬆後變寬鬆 |
這樣的選碼方式,能讓你在不同腳型、穿著習慣、材質特性之下,都能找到最合腳舒適的 Moz 鞋。
如果還是很不確定也歡迎來門市試穿,或是免費詢問moz的服務人員!
如果知道以上的尺寸對照表,我們緊接著進入下個主題!要如何測量自己的腳長!!!
買鞋時很多人只看長度,卻忽略了自己的腳型可能早已悄悄改變。只要花幾分鐘,就能在家完成準確的腳長、腳寬測量,避免買錯鞋碼。
步驟 1:準備測量工具
找一面牆角、白紙、筆與尺。將白紙平放在地上,並緊貼牆角。
小技巧:最好使用硬紙板或厚一點的紙,畫線時不會皺折。
步驟 2:赤腳站立,畫出腳型
赤腳自然站直,腳跟靠牆,腳踩在白紙上。
請別坐著量,因為站立時腳掌會自然撐開,才會更接近實際穿鞋狀況。
用筆沿著最長的腳趾與腳掌外側描繪輪廓。
步驟 3:測量長度與寬度
不同鞋型對尺寸的容忍度不一樣,如果照著一套尺碼買到底,很容易踩雷。以下是針對常見鞋款的實用選碼技巧:
跑步或運動時,腳會因長時間衝擊而略微腫脹,鞋子太剛好,容易造成腳趾擠壓,甚至產生瘀血指甲。
建議:比實際腳長預留 0.5~1 公分,讓腳趾在下坡或加速時不會撞到鞋頭。
皮鞋多以皮革製成,穿一段時間後會隨著腳型逐漸鬆開。
建議:初穿時略緊剛好,不要選太大,否則日後皮革變鬆後會滑腳,影響外觀與步態。
高跟鞋的壓力集中在前腳掌,如果尺寸過大,走路時會前滑,導致前掌壓力加倍;如果過小,則容易摩擦起水泡。
建議:選擇合腳、前掌有包覆性設計的鞋型,比起單純大半號,更能提升穩定度與舒適感。
涼鞋、拖鞋因為沒有完整包覆性,尺寸過大容易鬆垮,過小則會讓腳後跟超出鞋底,影響美觀與安全。
建議:以腳後跟不超出鞋底為基準,通常選擇正常尺碼即可,若鞋型本身偏寬鬆,可考慮小半號。
MOZ 的選碼建議:以北歐人氣品牌 MOZ 為例,鞋款多採用 EVA 與輕量透氣材質,會隨時間慢慢服貼腳型。這代表:
這樣的設計讓 MOZ 鞋不僅符合亞洲腳型,也兼顧舒適度與穩定性,是網購時相對容易挑對尺寸的品牌。
如果還是擔心鞋子尺寸不知道怎麼挑沒關係,Moz每個鞋款都會幫大家備註版型是不是正常的,還是需要大一號之類!